

健康学院于2025年10月21日举办了《“搭子”社交—当代大学生的轻关系图鉴》主题的大学生讲坛,本次活动在学院团委书记李旻悦老师的指导下,由24护理本科3班区希琳同学担任主讲,全院110余名学生踊跃参与其中,共同探讨了这一席卷校园的社交新风尚。
本次讲坛旨在让同学们通过多元视角探讨不同社交模式,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搭子”社交这一轻关系形态,拓展社交认知,助力构建适合自身的社交网络。
主讲人区希琳开篇发言
主讲人围绕“现象透视、深度溯源、关系进化、行动指南”四大板块展开讲解,带领学生全面剖析“搭子”社交的全貌、文化动因,探索关系发展的可能性,并给出经营关系网络的实践建议,助力学生深入理解这一当代大学生轻社交模式。
讲坛过程
“搭子”的意义是让生活变得有意义,从全景、类型、典型案例和驱动原因等方面展开,清晰呈现“搭子”是一种功能导向、界限清晰、阶段性强的轻量级社交模式,分为工具型、共享型、体验型等类别,以学习、饭、旅游搭子为典型案例,其核心驱动力在于追求社交效率最大化、实现情绪减负以及满足场景化陪伴需求,精准化解特定场景的孤独感,成为当代人轻量化社交的重要选择。
观众图片
在“搭子”社交里,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饭搭子”间的分歧处理,是对社交智慧的微小考验。它的本质是在尊重自我需求与体谅对方感受间寻找平衡——无论是包容探索的尝试、委婉有术的沟通,还是灵活有度的妥协,最终目的都是让“搭子”关系在小分歧的妥善处理中,既保持轻松的底色,又能长久延续。
讲坛过程
从社会土壤和内心选择层面分析“搭子”社交的成因,社会层面因原子化社会下传统社交联结弱化、时间碎片化使深度交友成奢侈、社交平台精准匹配降低寻找门槛,内心层面源于年轻人对边界感的重视,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搭子”社交的兴起。
主讲人区希琳与观众互动
“搭子”是社交补充,而非依赖。具备享受独处的能力,说明个体有强大的自我认同,不会因需要“搭子”而迷失自我,这种自我独立性是健康处理各类社交关系。
主讲人区希琳与观众互动
互动环节现场气氛相当热烈,同学们热情参与、积极思考。主讲人通过“搭子社交商”自我评估的形式,抛出四个关于“搭子”关系经营的关键问题,瞬间点燃了大家的互动热情,现场充满了思维碰撞的活力,大家在思考与交流中,对如何聪明经营“搭子”关系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观众图片
本次讲坛通过系统性内容设计与沉浸式互动,成功引导同学们关注精神文化内涵,激发对人生价值的主动思考。
在“搭子”社交主题讲坛的结尾,主讲人区希琳衷心感谢听众的聆听与互动分享,强调当代年轻人社交无标准答案,“搭子”只是其中一种方式,呼吁大家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在快节奏时代成为“关系的平衡者”,从容经营好个人关系网络,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并表示关于“搭子”的交流仍可继续,愿与大家共同探索轻社交时代的关系之道。
责任编辑:陈映彤
初审:林茵川 马潮海
复审:陈銮萍 陈玉玲
终审:李旻悦 谭宇轩
健康学院学生会文娱部

关注微信号
©版权所有:mk官方网站_MK(中国)一站式服务官网
广州校区:广州市广从九路1038号滨海校区:茂名市高地智慧城慧城三街8号
粤ICP备20000181号-1 网站技术支持:品牌运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