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学院的药品经营与管理1班谭葆怡同学主讲《与自我对话-大学生如何学会享受孤独》的讲座成功举办。
本次讲坛意为破解当代大学生在社交与独处中面临的心理困惑,引导学生摆脱对 “孤独” 的负面认知,掌握与孤独共处、从孤独中汲取成长力量的方法,进而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与自我探索能力。
“孤独”“无助” 等词汇成为学生反馈的高频词,这一环节自然引出本次讲座的核心主题,也让学生快速进入对 “孤独” 的思考状态。
主讲人围绕六大核心板块展开系统讲解,在孤独的定义与认知板块,以歌曲《叶子》中 “我一个人吃饭、旅行、到处走走停停,也一个人看书、写信、自己对话谈心” 的歌词为切入点,清晰区分孤独的字面含义与心理学意义,前者指独自一人、无伴的客观状态,常被误解为负面情绪来源;后者则是个体对社交关系的不满或缺失感,属于主观感受,与实际社交状态无必然关联。同时,主讲人通过作家安静创作与社交障碍者被迫孤立的案例对比,明确孤独是自愿独处、可带来内在丰富与孤单是被迫隔离、易产生负面情绪的本质区别,帮助学生建立基础认知。

主讲人列举了“图书馆角落独自学习”“宿舍深夜独处”“独自旅行探索” 等典型场景,并展示 “国际孤独等级表”,邀请学生对照自身经历分享感受。

在“正确认知孤独” 板块,主讲人重点挖掘孤独的积极价值,通过三个真实案例展开论述:以本科毕业于广东工业大学、研究生上岸北京科技大学的姐姐为例,分享其在图书馆独自学习并非孤独,专注目标并全力以赴便有收获的感悟,诠释 “图书馆独行侠” 式孤独的意义;结合宿舍深夜反思场景,说明独处时的自我对话能帮助学生与内心和解;通过19 岁学生独爬雪山的经历,讲述独自旅行中自由支配时间、遇见志同道合伙伴、在与陌生人交流中成长的过程,打破学生对 “独自行动 = 孤独痛苦” 的固有认知。
在享受孤独的方法与面对孤独的态度板块,主讲人还提供具体可操作的策略:建议学生制定独处清单,推荐培养兴趣爱好、定期自我反思、参与户外活动、学习新技能四种实践路径。她以村上春树通过写作享受独处、苏格拉底借思考探索哲学、大卫・汤普森独自探险感受自然来增强说服力。此外,主讲人还引用心理学家卡尔・荣格 “孤独不是来折磨你的,而是让你和自己的灵魂相遇” 的名言,强调直面孤独而非逃避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在独处与社交间找到平衡,避免因长期逃避孤独导致依赖他人、影响心理健康。
此次讲座不仅帮助学生打破对孤独的认知误区,更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法,为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乃至未来的心理健康发展与自我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展现了健康学院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积极探索与责任担当。
责任编辑:谭葆怡
初审:唐田 孙旖旎
复审:陈嘉慧 刘舒婷
终审:李旻悦 谭宇轩

关注微信号
©版权所有:mk官方网站_MK(中国)一站式服务官网
广州校区:广州市广从九路1038号滨海校区:茂名市高地智慧城慧城三街8号
粤ICP备20000181号-1 网站技术支持:品牌运营中心